24小时服务热线:17540962082

龙8app

当前位置:龙8app>龙8app官网平台>

龙8app官网平台 - 龙8app投注

发布时间:2023-01-22作者:龙8app来源:未知点击:205字号:

  中新网宁夏10月3日电 (杨伏山 郑江洛)近日,记者走进宁夏彭阳县闽宁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食用菌基地,看到菌棒在架子上整齐排开,菌棒上探出多个“菇头”,长势喜人。

  闽宁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技术负责人祁登荣介绍,示范园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其中福建省援建资金1500多万元),占地300亩,建设食用菌标准化菌包生产线1条,配套自动化控温控湿设备,实现了杏鲍菇、平菇等珍稀食用菌产品常年生产。“我们将农民分工更细化,把农民工真正培养成当地的产业工人。”

闽宁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食用菌基地里的杏鲍菇整齐排列。 中新网记者 郑江洛 摄

  据了解,园区工人主要是周边的一些居民,长期农民工40多人,临时工40多人,可以每天拿到100至150元的工资。

龙8app官网平台

  该园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与福建省结对帮扶县区开展合作的重要成果,是全区唯一以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为主的农业产业园区,2005年规划建设,2007年投入运营,日产各类鲜菇5吨,年产值达2000万元。

村民韩丽萍(右)正在园区熟练分拣新鲜的杏鲍菇。中新网记者郑江洛摄

  韩丽萍正在园区熟练地分拣新鲜的杏鲍菇。她是园区附近的长城村村民,这份在家门口的工作让她十分知足。她告诉记者,来这工作已经有七年了,一年的收入可达3万多元。

  据祁登荣介绍,闽宁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吸纳未就业大学生和青年农民创业为重点,先后选派130名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入园创业,年培训农民工300人次,累计培育食用菌技能型骨干人才20名、食用菌技术工人350人次,被宁夏大学确定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龙8app官网平台

  闽宁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是闽宁协作的一个缩影之一,承载着浓浓的“山海情”。值得一提的是,闽宁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推行的“园区+企业+贫困户”带动模式,采取企业生产菌袋、农户管理出菇、企业回收产品统一销售的办法,带动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承包园区菇棚自主生产,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每年利用玉米芯、玉米秸秆、苜蓿3000多吨,给周边农户提供收入180万元。

  行走在固原市泾源县集美村,村居生态环境优美,沥青路干净整洁,蔬菜大棚里一片郁郁葱葱,养蜂场百花齐放。

龙8app官网平台

  “村子变化太大了,通过闽宁帮扶政策,我们告别了土坯房,住上了砖瓦房。”村民陈东京说,在帮扶政策下,村子里建了扶贫车间,还有蔬菜大棚、养牛厂、蜂场,“生活比以前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集美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六盘山镇以东15公里处,属县内生态移民村。2012年至2014年,在厦门市集美区的对口帮扶下,泾源县六盘山镇陆续搬迁出行不便、生活困难的农林村、杏和村、塔湾村、牡丹村、蒿店村五村村民至此,取名为“集美村”。

集美村的扶贫车间工人正在制作手提袋。 中新网记者 郑江洛 摄

  集美村党支部书记闵富有说,村民可以加入养蜂、养牛、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在扶贫车间,所生产的手提袋主要是出口海外,带动村子五六十个脱贫户,“村民顾家挣钱两不误”。2022年,村里打造高标准养蜂场1个,引进中华蜜蜂70箱,目前共计450箱,持续强化“六盘山花土蜂蜜”本地品牌。

  此外,集美村去年改造牛棚3600平方米,全村共养殖肉牛27户421头,养羊11户241头,其中建档立卡户养殖安格斯基础母牛21户59头;建设蔬菜大棚9座,累计达到14座,今年种植西红柿、辣子等作物净收益达4万元;巩固提升澳丽妃扶贫车间扩大生产规模,依托闽宁帮扶资金建成库房600平方米,吸纳家门口劳动力60余人,年收入稳定在2.5万元左右。(完)

龙8app官网平台

  (台海观澜)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三明探路乡村融合

  中新社福建三明10月3日电 (雷朝良)“早年,我父亲在大陆走访多地后,最终被这里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招商引资政策所吸引。”追随父辈的足迹,“90后”台湾青年彭安源也来到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种茶600多亩。

  大田有着上千年的种茶历史。彭安源的父亲1999年来到这里,带来软枝乌龙、金萱等台茶优良品种和台湾东方美人茶制茶工艺,并创办起大田第一家台资茶企。

龙8app官网平台

2013年7月12日,大田县大仙峰茶美人景区吸引游人来休闲观光。(资料图)

  在台商带动下,当地茶业快速发展。目前,大田县茶叶种植面积10万亩,有涉茶人员10万人、茶企1300多家,年加工毛茶1.49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39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大田美人茶面积7万亩,年产美人茶4200吨,占全国美人茶产量70%以上,成为中国美人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

龙8app官网平台

  2022年11月,三明市获批设立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源自台湾、一脉相承,大田美人茶续写两岸茶缘,为三明探索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作了生动的注脚。

龙8app官网平台

  三明学院副教授安显楼认为,三明与台湾两地乡村在文化传承、资源禀赋、地理环境等方面极为相似,融合互通性好、产业互补性强。

龙8app官网平台

  自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2005年创办以来,三明搭建起两岸林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吸引台胞超100万人次前来交流,引进160多家台企落户,开创了23个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

  据三明市台港澳办介绍,近年来,三明引进台湾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培育30个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推广示范基地,示范推广面积6万亩;与台湾有58对乡镇建立常态化友好交流机制,签订两岸乡镇交流合作协议100多份。

  在三明市清流县赖坊镇姚家村,台商简文通打造的千亩樱花园已成为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见证和当地的一张烫金名片。今年2月,他种植的30万株樱花树竞相绽放,吸引游人约20万人次于深山之中邂逅粉色花海。

2月15日,台商简文通种的千亩樱花竞相绽放,蔚为壮观。 雷朝良 摄

  简文通在清流种樱花已逾10年,对于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他表示,意见中提出的“便利台胞在闽生活”字字情真意切,让他对今后在清流的发展更有信心。

  台湾民宿客栈协会副会长蔡幸爵团队来到三明驻村已3年有余。2019年,他带领团队进驻三明市三元区列西街道小蕉村,这是一个陶瓷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村落,村落周边分布着宋、元、明、清古窑址。

  在小蕉村,蔡幸爵团队从设计、监工到产业发展,展开陪护式服务。如今,小蕉村已是当地著名的网红打卡点,成为“国家森林乡村”“福建省森林村庄”“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村”。

龙8app官网平台

9月11日,由台湾乡建乡创团队参与建设的小蕉村美丽迷人。 曹建平 摄

龙8app官网平台

  近年来,三明引进多个台湾团队参与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将台湾乡村建设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培育泰宁际溪村、三元岩前村和小蕉村、沙县俞邦村等一批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村。

  三明也设立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交流中心,创办两岸大学生乡村建设实习营,促进两岸青年融合发展。实习营活动期间,来自台湾6所高校的41名台湾大学生与大陆4所高校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实习,共同参与三明乡村建设。

龙8app官网平台

  三明市台港澳办主任魏亚鹏表示,将以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深化对台乡镇对口交流合作,全方位吸引台湾乡镇村里、农林水利、青年乡建乡创团队等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全过程,努力建设台胞台企参与乡村融合发展的第一家园。(完)

龙8app官网平台Related Articles

龙湖区长沙县达川区万山区朝阳市牟定县番禺区广平县江城区浑源县源汇区汉阳区平湖市唐县黄骅市突泉县洱源县灵台县遵化市丹阳市